二十周年院庆·校友专访|黄茜:脚踏实地,积跬步以至千里

发布时间:2024-05-08浏览次数:10

        黄茜与华东师大传播学院的结缘既是误打误撞,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于华东师大经济学系本科就读期间,2004年刚刚从中文系独立出来、年轻蓬勃的传播学院吸引了黄茜的兴趣,“蹭课”的经历让她内心深处对传媒行业好奇的种子生根发芽,做出了一个改变了她的一生的决定——跨考到传播学院攻读文学与传媒专业的研究生。


“冲一下,把这事儿做成了”

        “其实当时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不多”,黄茜回忆道,“年轻的时候想去拍电影,那个时候就是追求理想,也没有预设到要去读研究生,只是突然之间知道了有这样一个专业,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去试试呢?”

        如果没有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跨考到传播学院,现在的黄茜或许会干着老本行,在银行业发光发热。但在二十几岁的人生岔路口,黄茜选择跟随直觉的指引,选择了在神秘且于她而言极具吸引力的传播学院继续学习,继而打开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其实读大学就是一个找定位的过程,二十几岁的时候如果你有机会去选择方向,就要努力去做更多的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考虑到现场实践或许不是自己的强项,黄茜在选择研究生专业的时候更倾向于理论性的学习,从经济系到文学与传媒专业的大跨度促使她更加努力学习。黄茜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掌握”上,而是更注重思维方式的考量。“如果单纯去学知识,通过任何途径都能学到,”黄茜直言,“更重要的是跟老师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

        被问到在传播学院读研究生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时,除了导师仲富兰老师,黄茜还毫不犹豫地回答了“雷启立老师”。“我基本上通过选修把雷老师的课选满了。”仲富兰老师的“民俗文化研究”、“新闻传播理论”等课程与雷启立老师的“西方后现代文化研究”、“当代媒体文化研究”等课程构筑起了黄茜的主要知识结构,令她在毕业之后的十几年都受益匪浅,并促使她至今仍与老师们保持联系,不断向老师们请教。

黄茜代表出版社参加国际童书展的图书推荐活动


坚守品牌价值,适应市场需求

        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无疑是学生时代的重要决定。黄茜在面临就业抉择时也积极参考了导师的意见,在无数次的迷茫与辗转中,她与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的故事开始了。

        初入职场,有太多挑战横亘在眼前。黄茜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从一而终的编辑工作,从发行部到办公室,再到版权贸易,各种各样的岗位与截然不同的工作内容令黄茜应接不暇,但她也因此飞速成长。“严格来说我不是文学专业出身,本科背景还是商科,所以最初是从发行部做起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出版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刚进发行部的时候,大半年的时间黄茜都在跑发行、在打包间打包。尽管十分辛苦,黄茜却十分珍视这段经历,“从基层开始其实有很大的好处”,巨大的学习量与不断面对的挑战激励着黄茜持久地进步,在十几年的磨砺中,她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每一环每一扣,滋养出最坚定的信念。

编辑作品的日语版

        岗位的不断变换在刷新黄茜对行业认知的同时,也使她对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一个新的工作内容都会带来新的调整,需要你不断地去克服,不断地去学习,慢慢地就走到了今天。”黄茜就这样坚持脚踏实地,在直面挑战与攻克挑战中不断循环,转动了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巧虎出版项目的齿轮。

        作为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的头部品牌,巧虎的辉煌有目共睹,但在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不断更迭的竞争对手面前,巧虎的“变与不变”是在流量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黄茜认为“最需要坚守的是品牌价值”,客户群体的状况如何及变化如何,“孩子在迭代的同时,家长也在迭代”。巧虎致力于陪伴家长和孩子的每一天,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现实性地帮助家长缓解育儿焦虑,减轻育儿压力,品牌价值是始终不变的。相比之下,“市场变化”是黄茜认为需要去不断适应的。“孩子学习习惯的变化,客户消费习惯的变化,整体消费水平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品牌与市场的磨合,逐渐激烈的同类产品竞争也让黄茜思考如何突破同质化的问题,升级出巧虎品牌的独特价值。Web 4.0时代,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茜提到“线下消费还是以体验为主”,去年巧虎在上海环球港开设的旗舰店就是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的策略之一。同时,巧虎正在以价格优势的单品下沉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品牌的认知度。

黄茜和巧虎一起走过了12年

        作为从海外引进的IP形象,巧虎出版的本土化工作一直是黄茜工作的关键点之一。“比如之前巧虎只有爷爷奶奶的人设,我们增加了外公外婆的形象,让绘本里有更多的隔代亲子生活场景的呈现,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从简单的“拿来主义”到现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本土化率,如今的巧虎内容甚至能成功反向输出海外。“这几年国学方面的市场需求比较大,我们相对就会给予更多的投入”,大众平时说学英语要“磨耳朵”,其实国学“磨耳朵”的产品也开发了不少。巧虎作品中几乎所有相关单元引用的都是中国的最新成就,每年至少有一套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图书出版并输出日本等国家,产品始终致力于用巧虎IP带动孩子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并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黄茜担纲策划的第一套巧虎的传统文化绘本


“把自己当成经纪人”

        黄茜对自己的职业抱有极大的热忱,在谈到做出过的最满意的作品时,她笑着说“最满意的永远是下一套”。图文是出版行业重要的部分,但在黄茜看来,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你做的书受到读者的喜欢,是成就感之一”,另一个吸引人之处则是“编辑看着作者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黄茜以《天才的编辑》为例,叙述自己作为编辑的核心价值主要来源于“最传统的那种编辑方式”,看着自己挖掘的“素人作者”一步步蜕变成“明星作者”,是她工作多年来不变的期许。

        “你要把自己当成是经纪人”,黄茜笑称,“接手一个作者需要考虑很多。编辑心里要有一杆明晰的秤,评估作者的长处短处,只有自己心里门清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组稿。”巧虎作品极高的原创率给予了传统编辑组稿方式肥沃的养料,黄茜认为要抓住这个机会,反复交流、打磨出更好的作品。“这是编辑的核心能力所在。”

黄茜和画家们在书展现场看作品

黄茜在巴黎和出版人交流

        在行业中沉浮数十年,黄茜回忆起学生时代,还是遗憾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多读书。“读书是很重要的,你的阅读量和阅读领域决定了你能不能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对于传院学子多数会从事的传媒相关职业来说,最根本的是要生产出好的内容。而这必定背靠强大的知识基础,唯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达成高质量的输出。现在的黄茜也一直身体力行,保持着阅读的习惯,背包中永远有一本纸质书等待被翻开。

        处在职业生涯的中端,黄茜见证了许多荣光时刻,也经历了不少如履薄冰,平台期的消耗感促使她想要重新找回平衡。“一定要有大量的持续的输入和输出。”黄茜反复强调。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做好当下手头的事,从每一件细微小事中体会人生道理,不清晰的职业规划最终会变得清晰。


传播学院20周年院庆祝福

希望我们学院能够为更多的有理想、有热情的同学们创造未来能够在行业里面成长甚至起飞的土壤,也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么好的机会。感谢母校的培养,希望同学们未来能有机会更好地回报母校。愿母校在未来更多的20年里,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

——黄茜